声音的产生
赵 勤
一、教学目标
1、通过让纸发出声音的体验活动,初步感受声音与振动的关系。
2、通过体验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活动,激发学生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兴趣。
3、初步发现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。
4、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,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。
二、教学重点难点
初步让学生发现“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”现象。
三、教学准备:
纸、直尺、橡筋、塑料袋、小乐器等
四、教学过程
活动一:让纸发出声音
学生活动 |
指导要点 |
活动目标 |
1、猜测:这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?
2、学生活动:你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让一张纸发出声音?
3、讨论: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?
4、交流:这些方法都让纸产生了振动。 |
1、用乐器发出声音,激发学生探究让物体发出声音的兴趣。
2、引导学生关注当一张纸发出声音后,纸会发生什么现象,体会到纸发声时会振动。 |
1、通过让纸发出声音的活动,初步感受振动与发声的关系。
2、激发学生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兴趣,培养学生细心观察、比较的能力。
|
活动二:制作纸哨
学生活动 |
指导要点 |
活动目标 |
1、看书P54页,学习做制作纸哨的方法。
2、交流做纸哨的方法。
3、学生活动:做纸哨,并吹一吹。
4、交流:吹纸哨的感受 。
|
1、制作纸哨时撕口不要过大。
2、提醒学生在吹纸哨时气要均匀地吹气,留心关注手指的感觉。玩纸哨时,手不能夹得过紧,要留有让空气通过的缝隙。 |
1、通过让学生吹“纸哨”,体验并发现只有当纸振动后才会出声音。 |
活动三:声音与振动
学生活动 |
指导要点 |
活动目标 |
1、小组讨论:让橡筋、尺等物体发声的方法。
2、小组实验:观察橡筋、尺等物体发声时的现象,并记录。
3、交流实验结果。
4、小结: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。
5、思考:怎样能让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?
6、体验活动:让发声物体马上停止发出声音。
7、讨论:说说你发现了什么?
8、思考: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振动发声的实例吗?
9、课外拓展:填一填 |
1、老师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,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材料设计简单的实验,能够清楚地看到发声物体在振动。
2、小结归纳: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。
3、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声音与振动的关系,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。
4、在交流中发现如果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才会消失。 |
1、通过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,发现振动产生声音。
2、通过让发声的物体声音消失的活动,让学生体会到声音与振动的关系。
3、提高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。 |
板书: 声音的产生
振动 产生声音
物体
停止振动 声音消失
学习单 第_______组
物体名称 |
产生声音的方法 |
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|
直 尺 |
|
|
橡 筋 |
|
|
塑料袋 |
|
|
|
|
|
|
|
|
我发现:声音是由物体的( )(振动/停止)产生的。